🇨🇱 智利夫妇将荒漠变绿洲 自给自足示范环保生活

7 Min Read

智利荒漠绿洲 :夫妇用循环经济打造自给生活

用循环经济理念让干旱土地重获生机

【科金博讯】在智利北部干旱严重的 科金博地区,一对普通夫妇用坚持与创造力,将一片荒芜之地变成郁郁葱葱的生态农场。
马克·阿塞图诺(Mark Asetuno)玛卡雷纳·瓦尔德斯(Macarena Valdés) 创立的“拉·帕查马玛(La Pachamama)”农场,如今被誉为可持续生活与农村韧性的典范。


🌿 从生存到可持续:十二年干旱中的绿色奇迹

面对 持续十二年的极端干旱,夫妇俩最初只是为了生存。
阿塞图诺回忆说:

“这个项目最初完全出于生存需要,而不是为了商业目的。我们只是想自己种出食物,活下去。”

在无水无电的条件下,他们建立了自给自足的系统:

  • 羊粪通过生物消化器 转化为家庭用沼气;

  • 纸板与堆肥技术 恢复贫瘠土地肥力;

  • 太阳能与风能装置 实现能源独立。

八年来,他们的农场不再依赖外部供电或供水系统,成功种植了 300 多棵果树,实现了在荒漠中“长出绿色”的奇迹。


🔋 自然循环的力量:资源再生与教育并行

“拉·帕查马玛”农场不仅是生态创新的实验场,更是一个开放课堂。
瓦尔德斯介绍说:

“气候变化让我们重新学习如何生存。我们的经验证明,即使在最严酷的环境下,也能找到与自然共存的方式。”

他们邀请学校、家庭和环保团体前来参观,推广 农业生态学、资源回收与低碳生活理念
孩子们在农场学习堆肥、节水灌溉与太阳能发电,感受“绿色生活”的可行性。


🌎 模范影响:让气候危机变成机遇

该项目如今成为 智利农村地区韧性建设的典范,展示了在气候危机下的另一种可能性。
专家指出,阿塞图诺夫妇的实践为全球干旱地区提供了宝贵参考,尤其在气候变暖、资源匮乏的时代,“适应与创新” 是人类与环境共生的关键。

智利环保组织评价道:

“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,绿色转型不仅是城市口号,而是农村生存与未来的答案。”


阅读更多新闻,请上 staytv.cr,点击这里。

Share This Artic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