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普关税政策“无差别打击” 东南亚成为全球产业链竞争新战场

6 Min Read

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對越南祭出了高達46%的關稅,表面上似乎是針對越南,但實際上,矛頭卻明顯對準了中國企業。據統計,目前在越南的中資上市公司已超過300家,幾乎占該國製造業上市公司總數的十分之一,更不用說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了。

此次川普推動的關稅政策,被外界形容為「關稅大棒橫掃東南亞」。柬埔寨服裝業受到了49%的重稅打擊,泰國的電子元件則面臨36%的關稅,印尼的棕櫚油與礦業被課以32%,而與美國關係相對友好的菲律賓,也遭到17%的懲罰性稅率。

其中,越南成為重中之重,原因在於其吸收了中國高達38%的轉口產業鏈,從Nike的代工廠到Apple的供應鏈幾乎無一倖免。今年,眾多在越南設廠的企業股價大幅下跌,包括立訊精密、戈爾股份等公司皆受到衝擊。

事實上,在川普首次與中國展開貿易戰時,中國並未因此垮台,主要靠著轉口貿易來緩解衝擊。當美方加徵關稅,中國企業便將部分產能轉至東南亞、孟加拉與墨西哥等地,再透過當地簡單組裝、貼牌出口至美國,以規避關稅。雖然對美出口略有下降,但中國整體出口數據依然穩健成長。

這一次,川普顯然吸取了過去經驗,選擇以「無差別打擊」的方式出手,全面圍堵中國製造的海外替代路徑。越南儘管多次釋出善意,主動下調美國天然氣與汽車的進口關稅,甚至訂購數十架波音飛機,但仍無法逃脫被開出所有國家中最高層級稅率的命運。

對於那些為了規避貿易戰而將工廠外移東南亞的企業來說,這場關稅戰已經遠遠超出商業競爭的範疇,更像是一場爭奪全球產業鏈話語權的地緣經濟較量。

未來,誰能成為世界工廠,已不再是「誰的代工費最低」,而是看誰能真正掌握核心技術與規則制定權。

Share This Article